猪瘟的临床症状,及防制方案!!
猪瘟是一种急性、接触性猪传染病,以高热、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,但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。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,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,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、急宰病猪的血、肉、内脏、废水、废料污染的饲料,饮水都可散播病毒。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,经消化道感染。此外,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,产生弱仔猪、死胎、木乃伊胎等。
急性型症状:全身皮肤、浆膜、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。全身淋巴结肿胀,
1、病猪常无明显症状,突然死亡,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。
2、病猪精神差,发热,体温在40-42℃之间,呈现稽留热,喜卧、弓背、寒颤及行走摇晃。食欲减退或废绝,喜欢饮水,有的发生呕吐。3、结膜发炎,流脓性分泌物,将上下眼睑粘住,不能张开,鼻流脓性鼻液。
4、初期便秘,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;后期腹泻,粪便恶臭,带有粘液或血液。
5、病猪的鼻端、耳后根、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、唇内、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,指压不退色,腹股沟淋巴结肿大。
6、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,受胎率低、流产、死产、木乃伊胎或畸形胎;所生仔猪先天感染,死亡或成为僵猪。大多的猪在感染后5~15天死亡,小猪病死率可达100%。
慢性型症状: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,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,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,
1、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,体温时高时低,食欲不振。
2、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,逐渐消瘦、贫血,衰弱,被毛粗乱,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,行走不稳。
3、有些病猪的耳尖、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、脱落,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,最后衰弱死亡,死亡率极高。
4、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,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。
温和型:又称非典型,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,表现症状轻微,不典型,病情缓和,病理变化不明显,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℃左右,皮肤无出血小点,但有淤血和坏死,食欲时好时坏,粪便时干时稀,病猪十分瘦弱,致死率较高,也有耐过的,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。
防制措施
(1)平时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。定期预防接种,为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,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(2~4头份/头)。发生猪瘟时,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猪瘟疫苗10~15头剂/头,进行紧急预防接种。加大疫苗接种剂量,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,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。
(2)防制用药:黄连解毒散+君百尅(恩诺沙星可溶性粉 包被型)